网聚工程管理爱好者

项目注重管理!!!

工程总承包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然而,这却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除了施工企业尚需苦练内功,更关键的则是如何让业主改变其保守的理念和态度.

2006年10月30日至31日,由建设部和商务部联合主办的“推动工程总承包和对外承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对外承包20多年来,第一次以政府的名义举办该主题下的大型论坛。

论坛上,各级政府的建设、商务主管部门表示,要积极研究制定推进工程总承包的政策措施,尽快消除管理制度上的障碍,加快推动工程总承包制度向纵深发展。此外,在招投标制度、市场准入的监管、融资、信用担保、税收等影响工程总承包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也将逐步完善。
迹象表明,建筑业推行工程总承包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东南大学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所所长成虎还记得,早在他的研究生时代,就曾听过德国某高校教授来中国宣讲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概念和意义。成虎说,那是1983年,工程总承包的模式已在国际工程项目上很流行。

实际上,为了推动中国建筑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适应国际惯例,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早在20多年前就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以推动工程总承包的开展。
我国第一个以设计为主体的工程总承包试点,是由中国武汉化工工程公司(现五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工程总承包商所承揽的化工部对江西氨厂改尿素工程。该项目建设工期28个月,有效地控制了工程进度、质量和费用,并一次性成功实现投产。

20多年过去了,我国“走出去”的总承包企业的对外承包工程业务量取得了快速发展,2005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
然而,国内的工程总承包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尽管除了早期在化工、石化行业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取得了显著成果后,近几年来工程总承包也从这两大行业逐步推广到了冶金、电力、纺织、机械等其他行业领域,但在建筑业板块中最大的、最需要实现工程总承包的房建领域却发展甚缓。
原因有多个方面,如设备投入不确定性大,与专业市场相比更难以实现工程总承包等,然而业主不认可、在推动工程总承包方面不作为被公认为最主要的症结所在。

化工、石化等专业行业领域,工程总承包之所以能成功推动下去,主要是业主和承包商都共同拥有一个“长辈”,这个“长辈”可以进行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协调,但是房建不同,房建市场上业主和施工方之间是纯粹的经济关系,双方没有共同的利益协调和信用担保机构,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国情”,业主往往会肢解工程以照顾诸多关系户,因此工程总承包很难获得落实。
与此同时,成虎还认为,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工程总承包能力不高、信用不够也是业主不认可这种模式的重要原因。

国际市场的发展表明,国际工程的发包方已日益重视承包商所能提供的综合服务能力,而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DB(设计-建造)、交钥匙模式以及BOT(建设-经营-转让)、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等承包方式也在国际上被普遍采用。

建设部副部长黄卫认为,在当前国际市场的新形势下,我国建筑企业传统的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业务升级迫在眉睫。推行工程总承包不但可以不断提高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在国际高端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带动国内技术、机电设备、材料和服务的出口,进一步提高对外承包的附加值,还可以提高企业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综合服务能力,有利于培育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管理密集、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推动企业“走出去”。

而在国内,推行工程总承包能够使设计和施工紧密结合,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但能正确贯彻设计意图,还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有利于节省投资。此外,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队伍可以弥补业主项目管理能力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的效率和效益。

也许正因如此,有专业人士指出,不断提高中国建筑企业的工程总承包能力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亟待解决的转型难题,而且推动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国内建筑市场尤其是房建市场上的贯彻执行,也是目前整个行业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的重要措施。后者更是整个行业当下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之一。

那么,应如何推动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房建领域的大力推广?如何提高施工企业的工程总承包能力以架起业主对施工方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信任桥梁?从施工总承包到工程总承包有多少条捷径可走?没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专业承包队伍等“小鱼虾”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大力推广下是否有其自身的生存空间?

《建造师》在此议题下,通过采访多位专家和工程总承包的实践者,共同探讨目前我国推行工程总承包的困难、尴尬和未来出路。

甲方乙方的博弈

工程总承包在国内建筑市场推广之难,难在施工方认为主因在于业主的不作为,而业主则表示对目前国内施工企业的工程总承包能力缺乏信心

政府对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大力推动虽然意义和作用重大,但目前国内走工程总承包路线的关键环节在于业主的不认可和不作为,而以施工企业体系为主的建设部在业主层面上所能发挥的效力不被看好。
障碍究竟在哪里,是业主为了揽一己之私,不愿放权?还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总承包能力确实不足,难以让业主放心、认可?
    
施工企业的无奈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提出要推动工程总承包,然而到今天为止,除了在化工、石化、电力等专业领域贯彻执行情况良好之外,在房建等领域,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却步履迟缓。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工程总承包是再好不过的承包模式。首先,设计与施工脱节严重已是目前不争的事实,不少施工企业都经常遇到看不懂设计院出的施工图,或施工图不利于现场作业的情况。而设计方与施工方没有直接的合同和经济关系,设计方直接对业主负责,业主对专业知识却并不了解,导致施工企业在解决施工中遭遇的设计不合理和设计浪费等现象的过程中,存在层层障碍和扯皮现象。

“很多项目因为施工图设计不合理而做不下去了,施工企业被迫窝工时,设计方和施工方才会被业主集合起来,将问题拿到桌面上共同解决。” 东南大学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所所长成虎对《建造师》说。

事实上,这种现象目前在国内房建市场上普遍存在,不仅大量浪费了社会资源、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是业主和施工方共同头疼的难题。
如果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总承包商与业主签订一揽子总合同,负责整个工程从勘察设计、采购到施工的全过程。如此一来,设计方要与总承包商签订设计分包合同,双方之间的合同和经济关系就完全成立,设计方对总承包商负责,在设计优化问题的解决上将不再是难题。

此外,工程总承包对施工企业增大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生产利润也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施工企业对推行工程总承包普遍拍手称快。然而,他们不想看到的现状却是,建筑业市场的甲方对该模式并没有广泛采纳。

不少业主也有他们自己难言的苦衷,在目前的“国情”下,为了“照顾各方关系”,他们不得不抛弃工程总承包模式,变相肢解工程。

不过,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实际情况是业主做惯了“老大”,不愿放权的微妙心理在作怪,“他们宁愿把大把的建设和管理成本白白浪费掉,也不愿让承包商赚去。”一位学者对记者分析道。
然而不管原因是什么,已知的结果是,没有业主的认可和支持,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广就像无本之木,施工企业也只能“望洋兴叹”。
    
业主的隐忧


“我们当然知道工程总承包在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等方面的众多优点,”近日,北京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然而目前的核心问题是,施工企业是否具备了进行工程总承包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以及信誉度。”

诚然,工程总承包对施工企业在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各层面上的要求都非常之高,不但要拥有一流的施工技术,还要对整个工程的系统功能和建成后的运营状况等各方面都有充分了解,以便做好项目的设计规划。此外,对整个工程在建设施工阶段,总承包上还要有足够强的管理能力,以协调各环节的顺利开展。然而在目前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多是施工总承包商,仅仅对施工技术的掌握有绝对优势,在设计和管理方面的能力确实大有欠缺。

除此之外,目前国内建筑企业的资金实力不足、信誉和信用机制落后的现状也给业主是否放心把整个工程交给总承包商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总承包商是否会把业主的工程当作自己的工程来做,既做到省钱,又能最大化地实现项目的各部分功能并保证质量?

在现阶段,这个问题很难获得一致肯定的回答。因此,正是在这种隐忧下,不少业主宁愿“劳神费力”地亲力亲为,也不愿采用工程总承包的模式。
面对业主的担忧,总承包商们却倍显无辜:业主不给施工企业机会去进行工程总承包的尝试和锻炼,如何能提高施工企业的总承包能力?如何来证明施工企业确实已具备了总承包的能力和信用?
问题又回到了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争议上来。江苏省交通厅副厅长、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现场总指挥游庆仲对这个问题却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成本、工期、施工质量等方面有显著的优点,而且为工程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业主要站在工程全局,通过科学的组织,大胆突破,培养我们国家自己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建筑企业。”游庆仲对《建造师》说。

因此早在岳阳大桥的建设中,游庆仲就开始尝试培养施工企业的总承包能力,而当下在苏通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游更是大胆起用总承包模式,中港二航局等多家施工企业在各自标段上都实现了“总承包”。

中港二航局副局长、苏通大桥项目部项目经理刘先鹏对游庆仲的大胆尝试评价颇高,“业主赋予我们的总承包能力,使我们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能够进行无缝对接,大大节省了资源,提高了效率。”

目前,苏通大桥在各标段上对施工企业一致采用的是“设计优化+工程施工+设备采购+施工控制”的模式,施工企业与设计方签订关联合同,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存在施工图不合理或需要优化的情况,施工方只要做出了合理变更,设计方有义务对其审查和解决。此外,在施工控制上,原来都是由业主请高校或设计方来做,由于接口问题而出现效率低下等弊病。现在由施工企业全权处理之后,整个施工管理流程比以前更顺畅,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建设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江苏省交通厅在苏通大桥项目上对总承包管理的尝试刚刚迈出了第一步,或者说在该项目上的总承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程总承包,因为设计环节还是由设计院来单独做,施工企业只是拥有设计优化的主动权而已。

“不过作为整个工程的业主方,能突破先前的陈旧理念,做出这一跨越,已是难能可贵。”苏通大桥某施工方项目经理对记者说。没有业主的认可和支持,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广就像无本之木,施工企业也只能“望洋兴叹”工程总承包要求施工企业不但要有一流的设计能力、一流的施工技术,还要对整个工程的系统功能和建成后的运营状况等各方面都有充分了解,以便做好项目的设计规划

从施工企业到总承包商

突破人才和资金两大瓶颈,是施工企业通往工程总承包之路的关键。而对于中国众多的施工企业来说,设计资质是另一个必须穿越的障碍

依国际工程总承包经验,做好工程总承包最核心的元素有两个,即多元化的管理人才和雄厚的资金保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工程总承包已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普遍推广,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保证了整个行业的丰厚利润,总承包企业有足够的效益来培养和吸收优秀的多元化管理人才。
当下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施工企业的利润一再被削薄,而管理能力不高造成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施工企业的效益日渐低迷,因此很难留住人才。业内也大多有这样一条规律,从施工单位脱颖而出的优秀管理人员总是乐意往上游—效益和待遇都远远好于施工企业的业主阵营迁移。如此一来,施工企业就很难在人才战略上提高自己的工程总承包能力。

除此外,国际工程的业主对总承包商的资金实力要求远远大于技术要求。“总承包商只要有雄厚的资金或融资能力,是否具备设计和施工资质都无足轻重,因为总承包商可以请来好的设计院和施工方,”南通四建企业管理部的姚富新对《建造师》说,“然而根据今年8月份,建设部下发给施工企业的关于工程总承包资质的要求看来,我国政府对工程总承包商的要求是不仅要有一定的施工资质,还要有设计资质,这大大提高了工程总承包的准入门槛。”

如果说人才资源可以通过多样的激励机制来培养和吸收的话,施工企业该如何突破资质的限制?
    
收购与联合

南通四建是江苏省19家获得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施工企业之一,也是全国施工企业500强和江苏省建筑业综合实力前5强企业,由原南通市通州区的乡镇企业改制而成,2005年营业额达到了80多个亿。

1996年南通四建就获得了对外签约权,开始做国际工程,因此较早地接触到了工程总承包模式。“从2001年资质就位时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标准进行讨论开始,我们就打算先从施工总承包做起,然后往工程总承包的模式努力,”该公司总经理陈健对《建造师》说,“我们从国际工程的经验看出,工程总承包的特定优点决定了它必将是我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003年,南通四建开始为实现其“工程总承包”的目标做出了大胆的战略转型,成立了电梯、装饰、安装等一系列专业子公司,此外,为了具备设计资质,还专门收购了原南通市建筑设计院。经过三年的成长,南通四建的专业子公司获得了快速增长,而收编后成立的“南通四建集团设计院”也成为拥有甲级设计资质的设计院。

如今,在国家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之际,南通四建在工程总承包能力方面已羽翼丰满,并于去年开始承揽到多项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

南通四建的例子无疑说明,收购设计院,不失为快速拥有设计资质的捷径之一。不过,收购设计院亦存在诸多困难和风险,如将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而收购之后如何做到平滑地过度和成功地整合,保持其良性发展,也是施工企业要面对的重大难题。

除了收购,是否还有其他路可走?与设计单位组成联合体就成了另一种选择。
“根据工程建设的周期性特点,施工企业可以在项目招标时与设计单位组成联合体进行投标,”成虎对《建造师》说,“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设计院和施工单位作为一个临时性整体,以工程总承包商的角色开展工作。”

这做这法与收购设计院相比,既节省了成本又降低了风险,工程竣工结算后,联合体自然解散,这样也大大增加了双方再次寻找合作伙伴的自由度。
然而根据工程的特点,联合体的形式会带来很多法律和责任问题,因为总承包企业对竣工后的工程的质量和维修保障责任是长期的,一旦联合体在工程竣工后解散,这一责任谁来承担?
“根据国际惯例,联合体中要有一个主导方,负责与业主签订总承包合同,以及为以后的后续服务提供保障。”成虎告诉记者。
    
分解工程总承包产业链

在工程总承包逐渐成长为我国建筑市场主流模式的时代,没有能力做到总承包商地位的小施工企业是否会逐渐被淘汰出局?
答案绝对是否定的。

工程总承包模式除了对总承包商在设计和施工资质上有严格限制外,还对其项目管理能力有很高要求。此外,总承包商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和协调角色要远远大过其作为技术提供者的设计方或施工方中的任何一个角色。

因此,总承包企业很难兼顾做到拥有好的项目管理能力和专业施工能力。而优秀的总承包商的生存法则将是自己拥有资质、优秀的管理人才和雄厚的资金,然后寻找技术和施工能力强的专业分包公司进行工程的施工建设。

如此一来,在整个工程总承包产业链上,除了最上游的总承包商之外,还将有诸多优秀的专业分包公司对其提供技术和施工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健康快速发展。
“所以未来的工程总承包市场上,将不仅仅是总承包商一股独大,专业的分包公司也将在总承包模式下获得长足发展。”业内专家称。  

而不管是收购设计院,还是组成联合体,不管是做工程总承包,还是做专业分包,工程总承包的独特优势已决定了未来必将在我国获得长足发展。

然而,根据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工程总承包前景虽好,这中间也必定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专家建议最好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避免冒进,不然又会像当初推动监理制度和代建制制度那样,演变成不伦不类的怪胎。更何况,在工程总承包领域,仍然存在很多其他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企业的信用考核问题、招评标模式和报价标准问题等等。

2006/12/22 17:50: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日历
    公告

    登陆
    日志
    回复
    留言

    信息
    搜索

    友情链接
     
    DESIGN BY SHANGRILA